生产一线是创新的最好土壤,尤其在制造业中,一线工人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往往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借着“产改”的东风,在荣程钢铁集团党委工会与荣程青年联合会的共同推动下,2024年8月10日,首个荣程工匠创新工作室在天荣轧钢厂成立。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具有创新思维、敢于探索的员工凝聚在一起,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智慧碰撞的方式和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加快生产和发展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荣程钢铁集团总经理陈丰表示。
创新工作室的成立,不仅为产业工人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舞台,更为企业技术升级和生产效率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创效,解决急难险重问题
今年来,轧钢厂带钢二轧车间深入挖潜,采取“集中轧制+冷坯混轧+集中待料”模式,以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空载耗损和煤气消耗,但相关指标始终难以有效突破。
怎么办?带钢设备团队主动出击,依托工匠创新工作室进行立项攻关,在设备团队与生产团队的紧密配合下,迅速锁定了影响生产效率的三大关键环节:运输区空载小车周转效率低下,频繁导致压卷现象;飞剪与中间辊道速度匹配不足,影响生产节奏;推钢机后退动作耗时过长,严重制约上料效率。
电气副主任宋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测算
这只是工匠创新工作室促创新的一个缩影。自成立以来,工作室汇聚了来自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液压等多个领域的骨干,聚焦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和自主维修等关键领域开展攻关,已实施带钢水系统专项提升项目、带钢二轧车间50#材质卷型攻关项目及卷取伺服液压系统效能提升项目等多个创新创效、技改技措项目。
“为确保攻关项目的高效推进,工作室设帮扶经理、主任、攻关组长。帮扶经理由天荣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定点帮扶,主任由一把厂长田志强直接担任,攻关组长由优秀荣青联会员带钢设备厂长武文帅担任。”轧钢厂办公室主任吴满辉介绍,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碳排放。工作室还有效激发了工人的创新积极性。截至目前,工作室共收集并提报合理化建议36条,累计创效近30万元。
锚定一流,培育新型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202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为解决好职工技能与企业转型发展相匹配的问题,我们坚持抓好职工技能提升,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一专多能’型产业工人队伍。”荣程钢铁集团轧钢厂厂长田志强表示。
荣程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对职工技能提升、工匠培养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在带钢车间,电气点检员宣春吉正在调试一台大型电机的同轴度。“同轴度调整精度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微小的偏差就可能引发设备震动、带钢厚度不均等问题,影响效益。”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他和同事通过工匠创新工作室组织的技能培训,掌握了同轴度调整技术。
“我们率先针对带钢电气工段点检员以上人员开展了同轴度调整技能培训。随后将培训范围扩展到电气自动化等各专业人员。”吴满辉介绍,专业人员技能升级带动了全工段协作更顺畅,跨专业诊断能力提升,隐患提前消除,减少了后续故障维修与停机损失。这为轧钢厂在激烈竞争中,凭借卓越设备管理与人才储备,稳步迈向行业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工作室还通过传帮带体系,让经验丰富的员工指导年轻一代,促进技能传承和技术升级。自动化点检员姜云虎是2023届大学生,进厂后先后参与了Mes、二轧加热炉煤气消耗等攻关项目。“有了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不仅能学到新技术,还能直接参与攻关项目,成长速度比以前快多了。”他说。
轧钢厂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只是起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打造名品精品、经典产业。”
去年底,在被纳入工信部5G工厂名录后,荣程钢铁集团坚持数智化转型绿色低碳高质协同发展,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加速前行。
荣程工匠创新工作室项目计划未来一段时间内在集团不同工厂设立多个工作室。工作室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致力打造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e first Innovation Studio for Rockcheck Craftsmen unveils its 'repor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