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现代轻工、生命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津南区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聚力6条主导产业链,做实做细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深厚底气。
以津南区工业产业链工作推动会为新起点,以津南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为助推力,一场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聚合裂变”加速反应,津南正经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考验。
刚刚,国家工信部公示了《2024年5G工厂名录》,荣程钢铁集团的“5G铁钢轧一体化智慧工厂”成功入选。荣程钢铁集团是津南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此次“闪耀”全国是津南区推动传统产业链升链的有力证明。入选项目总投资超4亿元,致力建成一套基于5G通讯技术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统一数据平台,构建数字工厂框架,打造“万物智联、数据智汇、低碳智造”的新型数字工厂。近年来,企业还建设加氢站、在600亩的污水处理厂水面上铺设渔光互补式光伏发电设施、钢渣100%回收利用、生产废水零排放……一个个环保项目的落地,让企业晋升为低碳发展“领跑者”。 “智慧化+绿色化”是传统产业升链的“金钥匙”。津南区坚持培育引导与服务企业并重,以“区级-市级-国家级”的梯度培育模式开展绿色制造培育创建工作,大力宣传推广节能领域先进技术应用,指导企业从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单耗和环境排放等方面不断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从点上突破到面上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国家级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1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2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津南区结合产业发展大势,展开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四链融合”的内涵意义。
——创新链与产业链一体发展。津南区坚持高标准建设天开津南园,持续深化“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改革,高效运营天开智慧小镇开物园,力争2025年底入驻科技型企业100家,加快建设天开智慧小镇天工园,实现“研发、生活、制造”一体化落地实施,提升大学科技园等载体运营效能,实施天开津南园北部片区城市更新,落地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与此同时,津南区还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工作机制,继续发布机会清单,筹建全区功能性要素平台,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等制度,做实天开津南园政务服务中心……完善的创新生态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人才链和产业链相互支撑。产业“焕新”需要人才“上新”,津南区实施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打造市级留创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14家;加快建设天开海归小镇,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及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等研究生实践基地作用,目前引进25名博士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岗位实践;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和“工匠涵养”创新工程,共打造企业培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61家;大力实施“海河英才”计划,累计吸引2.7万名人才落户津南;深入落实人才政策“津南十条”等支持举措,为留津人才提供职称评审、购房租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全方位服务保障。——产业链与资金链良性循环。津南区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基金投资引导作用,目前投入49.93亿元组建16只科创基金,向92家科创企业投资17.74亿元。推出“揭榜贷”等科技金融产品,目前发布重大技术需求榜单68项,促成企业转化落地16家。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完善“1+X”政策体系,落实天开2.0版专项支持政策,设立天开津南园发展专项资金,满足创新创业人才落户购房、教育就业、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多元需求。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进程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孤军奋战”。津南区将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补链、延链、升链、建链”为重点,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布前沿,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津南方案”。文章来源:融媒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