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荣程黑龙江五常基地,金黄的稻田绵延无边,试种的5000亩优选水稻稻穗沉甸甸地下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耀眼,一派穰穰满家的丰收景象。员工们加紧收割晾晒,浓浓的稻香,让他们对来年的推广种植满怀希冀。不仅在五常,荣程在泰来、佳木斯、盘锦等多地的基地亦传来了丰收的喜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一粒种,激活产业“芯”动能
九河下梢的天津,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及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津沽大地,造就了小站稻独特的风味。天津小站稻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2018年,在海南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期间,习总书记曾关切询问天津小站稻情况。总书记的关切催人奋进,6年来,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品牌强农的重要抓手。
津南区是小站稻的起源地,下辖葛沽镇正是主要种植区之一。荣程集团牢记总书记嘱托,进一步把天津市小站稻提质增效工程落到实处。今年初,荣程联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与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政府签署了《小站稻全产业链合作协议》。此次合作,不仅将深入挖掘小站稻历史文化内涵,重振小站稻历史品牌新形象,还将共同构建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新模式,保证小站稻种源可控,进一步突出小站稻名、特、优、新等特点。
种业科技是带领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双翅膀。有了“当家品种”,产业振兴才有希望、有效益。唐山市丰南区同样是京津冀具有悠久稻作系统的区域,历史上曾作为贡品的“胭脂稻”,主产地就在丰南。在与葛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仅20天后,荣程再次联合多家单位,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政府签署《丰南大米全产业链及乡村振兴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荣程集团把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丰南区,将根据丰南区优质稻产业发展需求,选育一批适宜丰南等地推广的水稻新品种。通过各方强强联合,将丰南区打造成为京津冀优质水稻产区和国家粳稻中心优质水稻育繁种基地。
此后不久,荣程与花乡农业总公司等签约,在北京丰台区共同推动南苑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至此,荣程集团致力通过一粒种子带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布局基本形成,密集的部署更彰显集团深度服务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捍卫粮食安全的决心。
目前,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育成 “津特6”“泰荣1号”等优良品种。荣程集团还将联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南苑稻育繁种基地及优质原粮供应基地,以良种提品质,以增产促增收,激活乡村产业发展“芯”动能。
一条链,打造农业精品品牌
在新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荣程集团基于北纬45度生态大米黄金纬度带的自然资源优势,精选多种原生稻米,强调“原生优质、基地直供”的定位,全产业链联动,推出一系列高品质产品,叫响“北纬45”品牌。
发展农业品牌的背后,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在五常、泰来、盘锦、佳木斯等优质稻作区域,荣程集团建立了多个“稻+”基地。每年春耕时节,荣程旗下专业企业都会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基地协约,从种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支持支撑。2024年,荣程集团“稻+”基地达23000亩。
品牌强农,良种先行。以荣程五常水稻种植基地为例,其位于黑龙江省五常稻米产地核心产区,承袭了五常国营良种场60多年优质稻种基因并进行培育、迭代发展,形成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优质水稻品种,并实现规模化种植。在泰来基地,种植的是由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长粒香品种“泰荣1号”,今年亩产达1200斤。
“荣程有机水稻基地坚持选用最优稻种,沿用科学的浸种选种方法,并利用全智能化温室大棚等现代化先进设施,确保稻种发芽成功率及种苗合格率,继而保障‘北纬45’稻米质量。”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优选优育品种只是第一步。荣程集团的目标,是构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新模式。即通过“基地+研发+创新+数字+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实现优种、优育、优储,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发展产业链条一体化、水稻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实现循环经济;通过资源整合,打造高标准智慧农田、文旅农田,推动水稻产业数字化建设,并发展适应城乡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服务产业。
“荣程集团要围绕乡村振兴拓展基地,融合一、二、三产业,从基地到餐桌新鲜直配,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基地直供’的荣程模式,打造农业精品品牌,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效。”荣程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英文摘要| Abstract
Rockcheck Group: New responsibilities of a "seed"